以色列战机千里奔袭也门,轰炸胡塞武装目标,造成上百人死伤。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军事打击,背后是“谁攻击我们,我们就攻击他们”的强硬逻辑。中东战火正从加沙蔓延至红海,也门平民成为冲突的最大受害者,全球贸易和能源价格也随之震动 。
2025年9月10日,也门首都萨那上空响起巨大爆炸声。以色列战机对胡塞武装控制区发动了大规模空袭,目标包括萨那、荷台达和焦夫等地。建筑物在空袭中倒塌,火光冲天,街道上居民四处逃散,陷入一片混乱 。
胡塞武装控制的卫生部门很快公布了伤亡数字:35人死亡,131人受伤。尸体被从废墟中抬出,伤员挤满了临时医院的走廊。这些数字虽然无法独立核实,但现场画面足以令人震撼。新闻画面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
以色列国防军承认实施了这次空袭,称其针对的是胡塞武装的军事目标。以军声明指出,空袭目标包括胡塞武装人员驻扎的军营、内设作战与情报指挥室的大楼 。以军此次出动了超过10架战机,使用了超过30枚炸弹,向15个目标投掷,航程达2350公里。以色列媒体称这是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空军执行的最长飞行任务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视频讲话中明确表示,此次空袭是为了报复胡塞武装此前袭击以色列南部的拉蒙机场。他强硬宣称以色列“将继续打击胡塞武装” 。
这次空袭并非以色列与胡塞武装之间的首次交锋。就在8月28日,以色列战机对也门首都萨那发动了一场“斩首行动”,精确打击了胡塞武装高层领导人员聚集的场所。当时胡塞武装领导人正在发表电视讲话,以军战机精确打击了会议房间,造成多人伤亡 。
那次行动造成了胡塞武装重大损失。也门政府证实,胡塞武装的“总理”、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在空袭中身亡。以色列国防部长随后发表声明警告:“凡向以色列举手之人,必被斩首。”
胡塞武装并非被动挨打。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冲突升级以来,胡塞武装就多次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无人机,声援哈马斯 。他们使用的手段包括弹道导弹、无人机甚至新型高超音速导弹 。
2025年5月4日,胡塞武装发射的一枚“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以十几马赫的速度跨越2000公里,击中了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主航站楼附近。尽管以色列军方紧急启动了“箭-3”反导系统和美制“萨德”系统进行拦截,但导弹仍然命中目标,造成8人受伤,300万居民紧急躲入避难所 。
这次成功的袭击让一些国际航空公司如瑞士航空、汉莎航空等暂停了以色列航线。胡塞武装甚至喊话全球航班绕飞以色列,试图掐断其空中交通命脉 。
胡塞武装的袭击不仅针对以色列本土,还指向红海航道上的商船。2025年9月1日,胡塞武装的导弹精准命中了一艘名为“猩红射线”的以色列油轮。导弹从也门西北部山区发射,飞行了整整1000公里,准确击中了正在航行的油轮 。
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这是对四天前以色列空袭也门的报复。选择袭击的地点具有战略意义,延布港是沙特第二大石油出口港,全球能源贸易的“咽喉要道” 。
技术层面看,胡塞武装展示了令人惊讶的军事能力。他们使用了射程达400公里以上的中程反舰导弹,远超以往简陋的自杀式无人机。分析认为,这背后是伊朗提供的全方位技术支持,包括关键零部件供应和作战训练 。
红海的紧张局势对全球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红海-苏伊士通道承担着亚欧之间12%的货物贸易,每天价值约35亿美元的货物被迫改道 。
国际航运业遭受重创。众多航运企业因红海局势紧张,不得不绕行非洲南端,使得苏伊士运河的船舶交通量大幅下降,航行时间和成本急剧增加。运输费用急剧上涨,集装箱平均运输成本大幅增加,推高了贸易成本 。
据埃及总统塞西表示,2024年地区紧张局势导致埃及苏伊士运河收入较上一年减少约70亿美元,损失了60%以上 。有预测认为,随着安全状况的改善,红海航运服务将恢复,但可能要到2025年下半年 。
供应链中断风险加剧。许多依赖红海航道运输原材料和制成品的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汽车、电子等行业面临零部件供应短缺和生产延误等问题 。
能源市场出现波动。红海是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航运危机导致石油运输受阻,引发国际油价波动。特别是欧洲作为中东石油的主要进口地区之一,面临着更高的能源成本 。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空袭行动反应不一。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发表新闻稿表示“深切关切”,多国代表在会议上表达谴责,言辞激烈的声音直指以色列的越境袭击 。
美国的立场备受关注。以往华盛顿几乎无条件支持以色列,这一次却显得微妙。白宫发言人仍然强调“以色列有自卫权”,但同时呼吁“避免造成平民伤亡”。这种表态既要安抚以色列,又要回应外界对平民死亡的愤怒 。
欧洲的声音比美国更直白。法国、德国呼吁克制,强调跨境打击可能引发地区升级。英国媒体在评论里用了“危险的火焰”形容这一行动,认为以色列正把冲突引向更广范围 。
阿拉伯国家的态度更加尖锐。也门外交部强烈谴责,称袭击是对国家主权的粗暴践踏。伊朗更是借机发声,指责以色列“屠杀无辜”,并重申会继续支持胡塞。卡塔尔、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国纷纷表态,要求停止轰炸 。
也有一些国家选择保持沉默。部分非洲和亚洲国家在公开场合没有明确立场,私下则担忧被卷入大国博弈。红海航运线关乎全球贸易,这让不少国家处于尴尬境地 。
媒体评论形成两极化。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强调人道危机,播放平民伤亡画面,批评以色列的“过度反应”。部分美国保守派评论员则为以色列辩护,称这是“必要的反恐行动” 。
也门的医疗体系本就脆弱,空袭使其雪上加霜。废墟上哭喊的孩子和挤满走廊的伤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以色列的炸弹不仅摧毁了胡塞武装的设施,也严重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 。
胡塞武装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去中心化领导模式,作战部队指挥实行分区化指挥、分散化作战。这种模式将全部力量转化为独立作战单元,分为多个军区、多个军分区进行独立自主作战 。
各个独立部队指挥官都在黎巴嫩、伊朗和伊拉克接受过训练,参加过也门十年内战,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即便也门胡塞高层被定点清除,各个军区作战部队依然能够继续战斗,不受影响 。
维持也门胡塞武装战斗力的关键在于大量的中低层领导干部,而非高层。在战场上,所有也门胡塞成员都会自觉完成自己的使命,这种战术专门为应对以色列的斩首行动而设计 。
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仅限于也门。在叙利亚和黎巴嫩,以色列同样展开了一系列行动。据叙利亚国家媒体报道,以色列军队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南部地区展开精确打击行动,4架直升机将数十名以色列特种兵空降在该地区 。
据英国观察组织叙利亚观察组织称,2025年以色列已经对叙利亚发动了95次袭击,其中包括85次空袭和10次陆地行动。以色列在叙利亚的频繁军事行动,主要是为了削弱伊朗在叙利亚的影响力,破坏伊朗对以色列的监控体系 。
以色列军方同时在黎巴嫩采取行动,要求全面解除武装,最近开始在黎巴嫩南部地区转入“前沿防御”态势,以保持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的“战略优势”,并防止黎巴嫩真主党重建可能对以色列北部城镇构成威胁的能力 。
正如以军总参谋长所言,现在以色列是“四线作战”。再加上以色列对加沙城的行动,让整个中东地区持续陷入紧张氛围 。也门早已因内战陷入人道危机,如今的轰炸使粮食和药品更加匮乏。联合国救援机构发出预警,称也门可能面临“灾难性局面”。无论是胡塞的导弹,还是以色列的炸弹,最终都落在最无辜的人头上 。
救护车在也门的街道上呼啸而过,医生双手沾满鲜血,记者的镜头捕捉到哭喊的母亲。伤亡数字在国际会议上被争论,但画面本身却让人无从辩解战争的残酷性 。
盛达优配官网-股票杠杆炒股-配资中国-炒股票去哪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